赌博平台

赌博平台主页 | OA系统 | 信息门户 | 教师主页 | 思源信箱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赌博平台>>综合平台>>西安交大环境指数>>科研动态>>正文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内容

2015年12月25日 16:06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 点击:[]


1.  报告的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多年“非常态”的增长,环境问题持续累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发突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逐步兴起;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间的矛盾提供了新视角;

环境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综合化、系统化和动态化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2.  报告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质量分析框架,不仅为政策制定者制定节能减排的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作为环境质量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质量评价是正确认识环境质量状况,准确把握环境演变规律的前提,更是分析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改善环境质量可行路径的基础。构建科学、全面和准确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及各地区的环境质量成为理论与实践部门的急需。

3.  报告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报告的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

1.如何界定环境质量;

2.选取哪些指标综合评价环境质量;

3.选取什么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一)环境质量的界定

本报告的主题就是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科学定义环境质量是本报告的研究基础。在环境学科中有“环境自净能力”这一概念,即指环境作为一个存在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复杂系统,其自身具有对于污染物天然的净化能力。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污染物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通过这些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浓度,减小甚至消除了污染物的毒性。

基于环境自净原理,本报告对环境质量进行了重新定义:

环境质量﹦环境污染*1﹣环境自净)

 

(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属性

基础指标

单位

样本区间

正指标

逆指标

环境质量

指数

环境

污染

排放

二氧化碳排放量(CO2

亿吨

1996-2010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SO2

万吨

1996-2010

 

烟(粉)尘排放总量(SE

万吨

1996-2010

 

工业废气排放量(IE

亿标立方米

1996-2010

 

废水排放总量(WE

亿吨

1996-2010

 

生活垃圾清运量(TG

万吨

1996-2010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ISWG

万吨

1996-2010

 

农药使用量(UP

1996-2010

 

化肥施用量(CF

万吨

1996-2010

 

环境

吸收

水资源总量(TWR

亿立方米

1996-2010

 

湿地面积(WA

千公顷

2003-2010

 

城市绿地面积(CGA

公顷

1996-2010

 

湿度(RH

百分率

1996-2010

 

年降水量(AP

毫米

1996-2010

 

森林覆盖率(FCR

百分率

2002-2010

 

林地面积(AAL

万公顷

1996-2010

 

 

 

(三)方法论

管理学——多属性决策问题——改进后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如何赋权?

该方法的三个重要特点:

1) 赋权信息直接源于被评价对象各项原始数据,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决定相应权重,最大限度地体现各评价对象之间的整体差异,各评价对象及各时期之间都具有可比性。

2) 属于完全客观赋权,避免了评价人的主观偏好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指标权重具有不可继承性;

3) 评价过程“透明”,评价意义直观,尤其能满足环境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及动态性要求。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评价了除港、澳、台和西藏以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环境质量,分别构建了环境污染评价指数和环境吸收因子(自净能力)评价指数两个分指数,然后以环境自净原理为基础,科学界定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环境自净能力三者的关系,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出最终的环境质量指数(即交大指数)。

 

 

4.  报告的研究结论

全国污染排放指数趋势变化图

 

八大地区污染排放指数趋势变化图

 

典型区域

 

北京市污染排放指数趋势变化图

 

 

 

四川省污染排放指数趋势变化图

 

 

全国吸收因子指数趋势变化图

 

 

八大地区吸收因子指数趋势变化图

 

 

北京市吸收因子指数趋势变化图

 

四川省吸收因子指数趋势变化图

 

 

全国环境质量指数趋势变化图

 

八大地区环境质量指数趋势变化图

 

 

北京市环境质量指数趋势变化图

 

 

四川省环境质量指数趋势变化图

 

5.  未来研究展望

(1)  构建内涵更加丰富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综合指标需考虑以下因素:能反映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污染排放状况;全面涵盖环境构成要素;环境质量监测与统计方法;数据的可得性;鉴于世界各地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等不同,不能简单地从总量指数进行环境质量评价,需要考虑人口、地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环境等不同因素,构建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

(2)  加强与环保部门、企业间的合作,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构建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涉及生产、生活及社会的诸多方面,需要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工业、环保企业的合作,实现各类污染物排放、环境自净数据的共享;注重环境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

(3)  细化、缩短评价周期,启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网站,建立“交大指数”定期发布机制。

细化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体现在针对某一环境要素的质量评价(水、大气和土壤等);缩短评价周期至季度、月、周及天,以达到环境质量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动态性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可视化环境质量信息发布网站,实现环境质量信息与政府、企业及民众的及时共享。

(4)  成立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

以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将研究中心发展成为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的中国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中心,如开展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研究、国有企业EVA和环境质量指数在智能电网评估中的应用等专项研究,不断丰富综合评价内涵,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重要智库。

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为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强调政绩考核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这为综合评价理论在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契机。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建立政府官员离任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

上一条:《中国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和影响机制》入选《中国经济学年鉴》优秀论文 下一条:袁晓玲教授获得2015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资助

关闭

您是本站第
13461396
位访问者,当前 人在线
版权所有:赌博平台-线上赌博平台-正规赌博平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4号 电话:029-82656840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