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处收到一封来自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的特殊邮件,邮件衷心感谢连续两届应邀出席“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年会的陕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平教授,并对她论坛上的精彩发言和努力将陕西经济研究中心打造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新型智库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中心主任李国平教授在“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做主题发言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04年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首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成立之日起,中心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以李国平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始终坚持国际化视野,立足西部和陕西,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区域战略产业和产业协调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为重点研究方向,集聚内外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勇于开拓创新,开展了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术与应用研究工作,为西部地区发展培养了一批经济研究高级人才。中心完成的系列研究成果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不少被国家社科规划办、教育部、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采纳应用,开展的相关服务工作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研究资源集聚,研究重点和方向高度聚焦
为充分激发研究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紧追经济学学术前沿,凝聚研究资源,中心十分重视科研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完善组织领导体制,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发、创新驱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等任务,研究人员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不限单位、不限专业,海内外优秀学者依托项目均可申请加入中心,开展合作研究,资源集聚效果显著。借鉴国内外智库特色突出的经验,中心将研究方向集中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等方面,实现由宽、泛向精、准的转型。
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实现重要突破
中心在积极追踪世界经济学发展新思潮和新动向,广泛借鉴现代经济学研究新方法、新理论的同时,鼓励研究人员紧密联系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国际国内大项目,服务地方和国家战略,出学术精品。2010-2015年5年期间,中心在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学术成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重大项目上,2012年,中心主任李国平教授申报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14年,中心副主任王育宝副教授申报的“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及能力建设”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资助,三个项目共获得研究经费360万元。
中心研究人员完成的部分学术成果
重要学术成果方面,中心主任李国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出版的专著2015年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副主任王育宝副教授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其中《中国内陆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专著受到中国工程院孙永福院士的高度称赞。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中心始终围绕决策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开展理论和调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决策咨询活动,服务“一带一路”,发挥智库作用。主任李国平教授向国务院提出的推动稀土定价机制改革的建议2011年被新华社内部刊物采用,中央领导给予批示;《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生态补偿机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5年《成果要报》。王育宝副主任的专著《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研究》被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咸阳市和榆林市科技局以及企业采纳。
中心承办的“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专业知识培训会”会场
中心还利用其研究和人才优势,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培训等服务工作。2013年,中心为参加“中德应对气候变化地方能力建设陕西省培训研讨会”的全省发展和改革委系统、低碳试点区县、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碳交易》培训; 2015年11月,承办了“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专业知识培训会”,对全省发展和改革委系统、统计系统、重点低碳减排企业以及碳核查机构350多人进行了培训,良好效果。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时期,也是中心“上台阶、提水平”的重要转型期。在全球性问题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凸显背景下, 中心将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西部,放眼世界”的宗旨,积极稳妥开展经济学创新性研究,为区域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努力把中心打造成开放、专业、创新、优秀人才荟萃的经济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新型智库。
链接地址://news.dubopt.net/info/1033/65164.htm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6-05-05 16:21
作者:
科研院人文社科处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
编辑:
力 行